基金比較適合用來中長期投資,像前波上漲千點,買基金應該會比自己選股強,
若要短線進出,也僅適合抓中期波段,不然,短時間內的進出,
光是手續費,就佔了不少的交易成本,不一定划算哦
應金管會證期局要求,投信業者陸續對短線交易客祭出「買回費」規定,多數已增訂的業者規定寬鬆,投資人不易被扣錢,扣繳的比例也很低,但最近新訂的業者逐漸拉高門檻,像景順投信的買回費比例,就是元大和寶來的500倍;大眾投信則以扣減「報酬」的10%計算買回費。
國人愛把基金當股票買,讓來自國外的投顧吃不消,早就祭出短線交易限制,且「短線」的定義比國內投信嚴格許多。
例如,駿利認定投資B股基金在1年內轉換超過4次,即為短線交易,基金公司有權拒絕轉換交易;聯博則表明在90天內轉換2次以上,或未滿90日內贖回,要列入監控、甚至限制交易;美林則規定短線交易最高收2%買回費。
最有名的,是聯博投顧在今年年初,因為國人短線交易太頻繁,乾脆將聯博全球新興市場等三檔波動大的基金下架。
由於金管會要求投信也要比照實施短線交易限制,業者陸續增訂相關規範,但第一批完成的,訂定的門檻都很寬。像元大和寶來投信,僅將兩、三天內贖回的交易視為短線交易,買回費僅0.001%,等於萬分之一。
最近完成短線交易規範的,則有大眾投信和景順投信,且規範變嚴了。景順投信對15檔境內基金新訂,持有不滿5天的話,要收買回金額的0.5%,做為買回費;短時間進出的投資人,可能得付比手續費還高的買回費。
大眾投信旗下11檔基金新設的短線交易,則對持有不滿5天,要收取「報酬」的一成。例如,投資人在5天內獲利1萬元出場,只能拿回9000元。
大眾投信說,以往會出現5天內短線交易的基金,以波動極大的基金和做為資金暫泊用的債券型基金為主。
他山之石》新加坡買基金 有7天鑑賞期
在新加坡買基金,有七天「鑑賞期」,這段期間內,投資人想退貨,可以,手續費還全數退還。
大華銀投顧人員說,新加坡的基金手續費高達5%,投資人在七天內贖回,盈虧自負,如果買進基金後,七天內大漲、贖回,等於完全免手續費。
只是新加坡的投資人比較不會這麼「靈活」利用鑑賞期來做短線交易,至於台灣投資人會不會如此用?就很難講了。
所以,建華投顧引進新加坡利安基金、大華銀投顧推出新加坡大華銀基金,截至目前為止,並不考慮提供七天鑑賞期。